根據(jù)公開報道和司法信息,江蘇省近年來嚴厲打擊非法討債團伙,尤其是涉及暴力催收、非法定位、套路貸等違法犯罪行為的組織。以下是相關典型案例的梳理:
一、典型案例及處理結果
1. 南京“APP神探”非法定位案
案情:2018年,討債公司利用“APP神探”軟件,通過侵入主流聊天工具獲取用戶實時位置(誤差僅20-50米),精準圍堵欠債人。該軟件注冊用戶超4000人,涉案金額40余萬元,甚至被涉黑團伙用于非法拘禁、故意傷害等犯罪。
處理:開發(fā)者吳某等9人因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、提供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(tǒng)工具罪被移送起訴。該案為全國首例技術定位侵犯個人信息刑事案件。
2. 無錫“套路貸”涉黑案
案情:方某團伙以小額貸款公司為幌子,通過虛增債務、偽造流水、惡意認定違約等手段實施套路貸,涉案金額2000余萬元,并采用噴漆、堵鎖眼、暴力威脅等催收手段。
處理:38名成員被提起公訴,主犯方某因組織領導黑社會性質組織罪等罪名被嚴懲。
3. 淮安“軟暴力”討債案
案情:張某團伙通過放哀樂、潑糞便、堵門、跟蹤等方式逼債,甚至導致受害人家庭破裂。
處理:6名成員因尋釁滋事罪被判1年6個月至5年6個月有期徒刑,為淮安首例涉惡判決案件。
4. 鹽城暴力催收團伙案
案情:團伙通過偽造報修、騷擾電話、冒充公檢法等方式逼債,扣押話術本20余本,受害人遍布全國。
處理:70余名嫌疑人被抓獲,涉及非法獲取個人信息及暴力催收。
5. 南通“A8零用貸”涉黑案
案情:何某團伙通過虛增債務、暴力催收(非法拘禁、砸車)斂財280萬元,受害人吳某借款20萬元實際僅得7萬元,最終被逼還款80萬元。
處理:主犯何某被判24年,其他15人獲刑2年9個月至22年。
二、法律依據(jù)與政策背景
1. 定性標準:
江蘇公檢法聯(lián)合明確“套路貸”5類情形,包括虛增債務、偽造流水、非法催收等,與民間借貸嚴格區(qū)分。
非法放貸年利率超36%即構成非法經營罪,暴力催收可數(shù)罪并罰。
2. 打擊重點:
軟暴力手段(如騷擾、威脅、公開隱私)被納入法律打擊范圍。
跨區(qū)域協(xié)作成為常態(tài),如宿遷某催收公司由山東警方跨省搗毀。
三、警方行動特點
1. 技術偵破:針對利用黑客技術非法定位的犯罪,南京警方通過偵查實驗驗證定位誤差,鎖定開發(fā)者。
2. 全鏈條打擊:從軟件開發(fā)、銷售到使用環(huán)節(jié)全面追責,如“APP神探”案中開發(fā)者與用戶均被追訴。
3. 社會聯(lián)動:通過梳理注冊用戶關聯(lián)其他案件,如南京另一起涉惡討債公司被提前搗毀。
四、社會警示與建議
1. 個人防范:
警惕“無抵押貸款”等虛假宣傳,避免簽訂虛高合同。
遭遇非法催收應保留證據(jù)并報警,避免委托非法討債公司。
2. 法律途徑:
債務糾紛應通過訴訟或調解解決,法院支持個人債務集中清理試點,幫助“誠信而不幸”者重啟生活。
以上案例顯示,江蘇對非法討債行為的打擊已形成“技術+法律+跨區(qū)域協(xié)作”的立體模式,但仍需公眾提高法律意識,避免陷入債務陷阱。更多案件細節(jié)可通過江蘇省公安廳官網或司法公開渠道查詢。